很多流傳的健康觀念不一定正確。(擷取自rika_izumi Instagram)
很多人都有似是而非的健康觀念,像是多吃蛋會讓膽固醇變高,感冒看中醫好得慢、想要快點好得靠西醫,真的是這樣嗎?志玲姐姐御用的中醫師陳峙嘉在新書《日日食療》裡,親自上線解答。
蛋要少吃,避免膽固醇升高?
9成的膽固醇是由人體合成,與蛋的攝取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。
健檢普及化後,抽血非常方便,不少人在檢查後發現自己的膽固醇太高,被醫生告知:「膽固醇太高了,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、中風,一定要少吃蛋、海鮮、肥肉及內臟等食物。」
但是,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,人體內95%的膽固醇是身體自行合成的,只有5%跟飲食有關,也就是說,吃一些被認為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,並不會絕對增加體內血液中的膽固醇;反之,少吃蛋、海鮮、內臟等食物,也不會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。
身體狀況深受飲食影響。(擷取自emisuzuki_official Instagram)
此外,也有研究指出,一天吃一顆蛋,反而能降低膽固醇,也就是說身體的膽固醇含量與基因、及整體的營養攝取有關,並影響膽固醇的合成與吸收,且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,膽固醇含量與心血管疾病、中風的關聯性並非絕對,這些疾病反而和精緻澱粉及含糖飲料有關。因此,與其少吃蛋,更該戒掉的反而是甜點及飲料,才能真正降低膽固醇。
精緻飲食好吃,但對身體負擔大。(擷取自Instagram taylor_hill)
感冒吃中藥,好得慢?
治療速度的快慢是由身體及疾病特性決定,與中、西醫無關。
中醫認為感冒是因為外來邪氣,例如風寒、風熱等,侵襲身體而引起症狀,治療方式是將邪氣祛出體外,讓身體不再被干擾,就會開始復原。現代醫學治療感冒則較偏向症狀治療,像是止痛、退燒、止咳、化痰、止鼻水等,吃了藥之後症狀就會減輕,藥效退了症狀可能又會出現。
舉例來說,就像是家中被壞人闖空門,中醫的做法是把門打開,直接請他出去,而現代醫學則是跟在壞人後面,直接蓋住被他破壞的地方,等到對方累了,失去體力時,才把他趕出去,並開始整理家。這兩種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,我常說,當因感冒而不斷流鼻水,卻又有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時,當然建議先吃西藥,將鼻水止住,完成工作再說。
中西醫各有治療上的長處,跟恢復速度沒有太大關係。(擷取自rika_izumi Instagram)
中醫厲害在「慢性調理」?
身體被破壞後造成的體質偏差,需平衡回來。
也有很多人認為,「中醫是否偏重慢性調理,治療時間都要很長?」這也是個迷思跟誤解,治療速度的快慢是看身體狀況及疾病本身的特性,跟中醫或西醫治療沒有直接的關係,當你長期破壞身體,讓健康變很差時,怎麼可以要求醫生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要將它復原呢?此時一定不少人會說,「我血壓飆高,吞一顆西藥馬上降到標準值,怎麼會不快呢?」我通常會反問對方「既然如此有效,你敢停藥嗎?你停藥後血壓還是正常嗎?」一般像是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常常都是要吃一輩子的藥,才能控制血壓或血糖,使其維持在標準值內,但是這不一定能達到治療效果,因為一旦停藥,數值可能又會飆高,如此一來,恐怕得吃一輩子的藥,還能說好得快嗎?
臨床上,我在治療這類的慢性病時,是針對身體被破壞後造成的體質偏差,將其調回至平衡的狀態,通常身體平衡了,數值就會穩定,至於體質需要多久才能達到平衡,就要看身體被破壞的程度而定了。所以,治療疾病的速度不是看中醫或西醫,而是依疾病的種類及身體的狀態而定。
(內容摘自《日日食療》,采實文化出版)
雅丰唯心中醫診所院長 陳峙嘉
兼具中醫與西藥藥學背景,擅長以生動好懂的方式講解中醫概念。
著有暢銷書《日日湯療》,分享如何用湯來緩解身體的不適。新書《日日食療》分享42道療癒身心的對症家常菜,用食物緩解失序的身體,以及認識自己的體質。
◎FB粉絲團:中醫師 陳峙嘉
分享來源
http://istyle.ltn.com.tw/article/6557
留言列表